宁夏:乡村振兴展宏图 “塞上江南”今更美-凯发体育手机

宁夏:乡村振兴展宏图 “塞上江南”今更美-凯发体育手机

2024-09-23 17:03:54
来源: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

  粮食生产实现“二十连丰”,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,乡村富了产业快速发展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,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,农村改革集成深化……乡村振兴展宏图,“塞上江南”今更美!

  新时代,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有力、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一幅幅农业更强、农村更美、农民更富的壮美画卷,在有着“塞上江南”美誉的6.6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徐徐展开。

  强基固本,成就一幕踏石留印的沧桑巨变

  波澜壮阔的黄河在宁夏流经397公里,一个硕大的“几”字荡出一撇,“天下黄河富宁夏”的奇迹不断创造。岁月流逝或许无迹可寻,但宁夏的“三农”发展抓铁有痕、踏石留印。

  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宁夏深入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,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,努力克服极端天气频发、黄河来水减少等不利因素,精准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、农资补贴、农机购置补贴等稳粮政策,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。全区粮食总产量由2012年的374.97万吨提升到2023年的378.8万吨,实现“二十连丰”。粮食人均占有量518公斤,高于全国人均占有量27公斤,远高于国际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标准线。

  紧盯“要害”,强基固本。牢牢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,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。紧抓耕地这个“命根子”,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83万亩,发展高效节水农业621万亩,分别占永久基本农田和灌溉面积的76%、57.8%。紧盯种子这个“芯片”,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%;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%以上;奶牛良种化率稳定在100%,肉牛和滩羊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0%和91%。

  改革赋能,化蛹成蝶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,以处理好土地和农民的关系为主线,聚焦确权、赋权、活权,打出一系列改革“组合拳”,推动农业农村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2023年,全区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6353家、家庭农场14329家;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533家,年服务小农户超过57万户、服务面积达到1954万亩次;92%的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覆盖,87.2%的村实现稳定的经营收益,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活力。

  优质高效,探出一条产业发展的“宁夏路径”

  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,书写农业发展美丽篇章的新征程上,宁夏加倍努力,风雨兼程,阔步前行。

  产业兴旺,联农富农。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,大力发展葡萄酒、枸杞、牛奶、肉牛、滩羊、冷凉蔬菜“六特”产业,先后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,有力保障了产业效益和农民收益。2023年,宁夏“六特”产业产值达569.73亿元,占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4.3%,为全区一产增加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“全国第一方阵”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。

  生态优先,文旅相融。大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、开发乡村多元价值,以采摘体验、康养度假、红色文化、休闲娱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加快发展。2023年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769家,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数达1359万人次,营业收入达14.1亿元。

  智慧农机,精耕细作。大力开展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,自主研发葡萄多功能作业平台、枸杞智能靶向精量全方位风送式喷药机、林果株行间自动除草机、精准投饲喂机器人等智能农机装备,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。目前,宁夏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3.1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.9个百分点,居西北五省区第二,其中小麦、水稻、玉米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99.1%、99.4%和92.2%,引黄灌区主要农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。

  守正创新,延链增效。坚持强龙头促加工,产业链条不断延伸,培育自治区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90家,其中国家级30家,伊利全球最大的单体液态奶生产基地、蒙牛全球首座乳业全数智化工厂、沃福百瑞枸杞深加工、融侨肉牛屠宰加工、盐池滩羊肉深加工等一批重大加工项目建成投产,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、特色优势产区梯度转移。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379家,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.5%,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967.2亿元。

  内外兼修,绘就一幅生态宜居的和美画卷

  宁夏深入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全区域、全过程、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一幅幅恬静淡雅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,一个个村庄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华丽变身,一条条村规民约引领风尚深入人心,内外兼修提升乡村颜值,守正创新绘就幸福底色。

  治理有效,乡风文明。高质量完成整省域乡村治理示范创建三年行动,“一村一年一事”行动荣登2023年全国51项民生示范工程案例榜首。全区累计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3个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7个,创建自治区乡村治理示范县5个、示范乡镇28个、示范村60个。红寺堡区“55124”乡村治理模式、固原市乡村治理中的积分制做法、银川市打好乡村治理“组合拳”模式先后被中央农办、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。

  擦亮底色,增颜提质。大力实施城乡面貌提升行动,累计建设美丽小城镇147个、特色小城镇12个、重点小城镇25个,美丽村庄1089个、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200个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累计建设农村户厕64.8万座,普及率达到67.5%;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行政村稳定在95%以上,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5.65%,塞上和美乡村更加宜居宜业。

  聚焦民生,增进福祉。健全完善强校带弱校、城乡对口支援的集团化办学机制,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,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。加强农村基层智慧医疗建设,全区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达98.5%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宁夏累计投入资金7.91亿元用于基本养老服务,建成老年人养护院22个、城乡养老服务设施1170个,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593户,多层次、多样化养老服务格局逐步形成。

 乡风淳朴,浸润一方谐新气象的文明沃土

 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在“建设美丽新宁夏、共圆伟大中国梦”的征程上携手奋进,全区发展步入量质齐升最快、城乡面貌变化最大、人民得实惠最多的“黄金十年”。

  红色资源,赋能振兴。坚持党建引领、红色传承、乡村振兴紧密结合,用活红色资源,赓续革命精神,建设美丽村庄,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,把丰富的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。

  铸魂塑形,石榴花开。宁夏持续开展“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”宣传教育活动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共同讲好“三农”故事,为农民素养筑基、为乡风文明聚气、为产业发展赋能、为和美乡村铸魂,激活群众奋斗之心、振奋农民精神之气、点亮乡村和谐之美,让老百姓的产业更牛气、生活更甜蜜。

  移风易俗,倡树新风。大力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,注重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,自觉破除高额彩礼、大操大办、薄养厚葬、炫富攀比、铺张浪费、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,共同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。

责任编辑:纪桂红
网站地图